重磅会议!信息量巨大,权威解读来了
时间:2023年11月06日 来源: 关注次数:0【字体:大 中 小】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了重磅信号
据新华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划重点”,看看本次会议有哪些看点:
1、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2、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3、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4、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5、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6、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7、促进长期资本形成。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8、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9、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0、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11、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12、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引方向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不仅会总结评价过去五年来的金融工作情况,还将明确新时期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年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格局。
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分别在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举行过五次,五次会议前后的一场场改革攻坚战,勾勒出我国金融业随着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所走出的巨大变革之路。
回顾过往,19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高的内外交困,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财政定向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2002年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推进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上市,成立银监会,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金融风险隐患不少,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2012年为及时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推进股权多元化,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2017年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推动经济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虽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目标与政策方针各有侧重,但历次会议都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金融服务、坚持市场化原则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坚持牢牢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本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一次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引方向,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何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的名字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比于此前我国开过多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改为“中央”,更加体现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
根据今年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同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
央地协调配合,也是加强金融监管、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议指出,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
这实际上是再次明确了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中,中央与当地政府的监管分工问题。这一表述延续了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定调,彼时明确“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我国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地方法人,其党的关系、干部管理、国有股权监管、审计监察和司法管辖也都在地方,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对金融机构党组织的领导,建立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依照法定职责承担监管主体责任,派出机构要自觉服从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和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共同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公开透明地使用好风险处置资金。
活跃资本市场再被提及,改革方向明确
本次会议就资本市场有着着墨较多的表述,继续提及“活跃资本市场”,点名资本市场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并定调了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会议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会议里还提到了一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和产业链的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资本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持续推进,特别是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债券违约、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零容忍”执法震慑持续强化,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依法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实施强制退市并进行立体化追责。
8月18日至今,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2个多月来,涉及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助力改善市场投融资生态,激发市场活力,部分落地举措逐渐显效。未来,资本市场可以发挥枢纽功能的地方颇多,例如,增强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适配性,通过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从而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统筹开放和安全,做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工作,推出更多“绿灯”案例等。
未来资本市场改革路线明晰,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将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证监会目前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N+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正在制定当中,即“资本市场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该方案重点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差异化制度安排,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战略性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回顾过去几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科学施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大起大落、大放大收,而是始终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保持货币金融条件的合理稳定,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保持了物价形势稳定,支持了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市场对‘跨周期调节’的理解是,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要兼顾经济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章俊近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指出,当作为灰犀牛存在的长周期因素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加上宏观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导致滞后效应上升,政策频繁变化可能会造成周期波动加大或者周期错位,适时转向实施跨周期调节成为明智和合理的选择。
会议还指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日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然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记者进一步指出,鉴于近年来货币政策始终未搞大水漫灌,当前政策空间较大,未来若需要稳增长、稳楼市政策进一步发力,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还有下调的空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数量和社会融资总量上还有适度宽松、合理增长的空间。在助力高质量发展方面,将以提升企业和市场主体预期、信心、意愿和能动性为抓手,促进资本和资金更精准、畅达地为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驾护航,以量的合理增长支撑实体经济企稳向好。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回顾历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均是重要议题。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另一方面,尽管总体上而言,当前我国金融风险趋于收敛、整体可控,但恰如会议所强调的:“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日前撰文指出,金融风险方面,地方债务、地产和银行不良资产三大风险点中,预计前两个是重中之重。当前化债一揽子措施已密集推出,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银行资产质量也在加快恢复,以最新出炉的四大国有银行三季报为例,截至今年9月末,四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针对房地产领域化险,本次会议除了强调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还明确要“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李曙光早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现代金融监管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在于统筹协调。他认为,金融市场涉及多个行业,所有资本流动性大的行业全都相关,这些行业内部问题可能通向其他市场,因此金融监管需要统筹协调,不能单边突进。
已经落地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案事实上正是要解决此前金融监管所存在的权责不清等问题。此次会议再次对金融监管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峰”监管正在形成,下一步应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还提出了要“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对此,董希淼认为,我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络,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要采取措施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挤出效应”,构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加快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到,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呈现新局面,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连创新高;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扩围,A股纳入多个国际知名指数;金融业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外商独资机构涌现。
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已成为业内共识。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鲜明的开放信号,也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显著增强了全球市场信心。未来,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金融机构来华,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主体,提升中国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也有助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标签:生命资讯